冬日午后,與三倆好友、家人一起圍坐在溫暖的炭爐旁,擺上些茶壺,順便烤上些柿子、紅薯、柑橘等,伴著茶水翻滾的咕嚕聲,邊喝茶、邊吃水果、邊說笑,感受時光的消磨……
最近隨著全國氣溫的逐漸下降
一股“圍爐煮茶”的風潮
逐漸在社交平臺上盛行
正如夏日的露營風潮
冬日的煮茶風潮
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
現(xiàn)代化的改良
下面就讓小新帶你一起了解一下
這一股新式“圍爐煮茶”風吧!
其實,
圍爐煮茶并非一種新鮮的事物
煮茶始于南北朝,興盛于唐宋
發(fā)展至今
一直承載著中華獨有的
茶文化底蘊
圍爐煮茶
唐朝陸羽
“圍爐煮茶”在唐代被稱為茶宴。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便總結(jié)了關于煮茶的詳細步驟與原料:
對于燃料:“其火,用炭,次用勁薪”;
對于用水:“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;
對于火候與時長:“其沸,如魚目,微有聲,為一沸;緣邊如涌泉連珠,為二沸;騰波鼓浪,為三沸”。
圍爐煮茶
宋代
到了宋代,茶文化基本到達了巔峰,在煮茶的基礎上,又衍生出了點茶、分茶、斗茶等技藝。正如電視劇《夢華錄》中的煮茶烹茶場景一樣。
那時,茶葉要經(jīng)過碾碎、烹煮、攪拌、濾汁后,再將茶湯注入茶盞里飲用。
今天,很多人認為
現(xiàn)在的“圍爐煮茶”
類似于云南彝族的烤罐茶
圍爐煮茶
彝族烤罐茶
烤罐茶又稱為“罐罐茶”或“百抖茶”“小罐茶”等,它是云南楚雄獨特的傳統(tǒng)茶俗,也是云南民間頗具地域特色的飲茶方式。
彝族的烤罐茶,在制作過程中講求“烤”“抖”手法及文火的技巧,講究的就是色的濃釅和味的苦澀,在制作工藝和口感上勝于泡茶,茶汁香濃并有多種功效。
今天,很多人認為
現(xiàn)在的“圍爐煮茶”
類似于云南彝族的烤罐茶
當下由于繁忙的生活節(jié)奏
人們很少有時間與精力
能夠坐下來慢慢享受
傳統(tǒng)煮茶的過程
取而代之的是新中式的“圍爐煮茶”
圍爐煮茶
新中式
新中式的“圍爐煮茶”,講究運用復古且現(xiàn)代化的工具,更加適合于現(xiàn)代人能夠方便、快捷的體驗煮茶的快樂。
需準備的工具大致有碳、碳爐、烤網(wǎng)、陶壺、防燙桌墊、扇子、蓋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、茶則茶漏等;
可準備的食材有茶(有年份的茶比較適于煮茶用)、柿子、橘子、桂圓、枇杷、紅棗、板栗、棉花糖、綠豆糕、烤腸、乳扇、餌塊等。
在11月29日
我國的茶還“申遺”成功
被列入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
人類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
中國茶迎來世界矚目的“高光時刻”,
更是給“圍爐煮茶”再添了一把火。
升騰的炭火、古樸的器皿、土味的烤食
自己上手煮一壺茶
自然別有一番風味
但小新也要提醒
準備在家煮茶的各位
一定要注意通風、防火哦
來源:新華國茶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